最近更新
手機版
手機版

掃描查看手機站

當前位置:973游戲網 > 軟件頻道 >  網絡雜談 > 送子女去戒網癮學校父母都后悔?真實情況:沒有龍鞭我還要送他去豫章學院
送子女去戒網癮學校父母都后悔?真實情況:沒有龍鞭我還要送他去豫章學院

更新時間:2019-05-30 17:14

作者:匿名

我想讓他去參軍,給了他錢去體檢,他又拿著錢去上網,好幾天才回來。我找了看守所的朋友,說我兒子能不能在你那邊待一段時間,遠離網絡。他說不行,這樣犯法。最后,實在不行了,我就這樣做

江西南昌豫章書院,今年11月被曝存在關小黑屋、打戒尺、打龍鞭等體罰學生的行為。圖片來自網絡

文|新京報記者陳景收 實習生楊林鑫

編輯|陳薇 校對|郭利琴

本文約3783字,閱讀全文約需8分鐘

從楊永信戒網癮學校到江西南昌豫章書院,一波又一波的“問題青少年”被父母們送到爭議重重的類似學校。2014年,19歲女孩玲玲因厭學而被家長送至戒網癮學校接受矯治后死亡;今年8月,18歲男孩李傲被送至合肥正能學校白山鎮(zhèn)教學點,48小時后死亡;直到今年11月,江西南昌豫章書院被曝出存在關小黑屋、打戒尺、打龍鞭等體罰學生的行為………

每一位“問題少年”背后,都有一位無可奈何的父母。他們也許知道,這些學校大多沒有科學、嚴密的教學體系,而是民辦學校,有的注冊為心理咨詢公司或教育培訓機構,還有的可能是非法辦學。然而,他們?yōu)槭裁催€做出這樣的選擇?他們遭遇了怎樣的問題?他們是怎樣對待孩子的?面對自己已經無力管教的“問題孩子”,他們該怎么辦?

臨沂市網癮戒制中心主任楊永信。資料圖

口述者:劉華安,江西人,霓虹燈加工廠廠主

“我沒有盡到教育孩子的責任”

我是2010年9月份第一次把兒子送進戒網癮學校的,當時他已經21歲,成年了。網癮很重,一上網就好幾天都不回家,生活日夜顛倒,我經常要到各個網吧去找人。

那一次,他在廣州一上網就是兩三個月,把手機賣掉了,我們聯(lián)系不到他。過完年后,他一分錢沒有了,找到廣州花都的一個派出所給我打電話,讓我去接他回家。我到花都后,又在派出所周邊的網吧里才找到他。

那次,我差點都沒認出他來。他三個月沒剪胡子、沒理發(fā),面容憔悴,胡子拉碴,衣服臟兮兮,就像街邊的流浪漢。我問他:“你沒錢怎么吃怎么住啊?”他告訴我,他那段時間晚上睡網吧和廣場,白天到商場找試吃的食品吃,僅有的幾件保安服用油布包著,藏在公園的草叢里,打開時都臭了。

我感到十分痛心。我兒子以前讀小學、初中的時候,成績很好的,中考成績排名在年級前五,親朋好友都說他是上大學的料。他也沒有別的毛病,只是愛上網,只要戒掉網癮,我相信他會有出息。

2009年把他接回來后,我想讓他去參軍,給了他錢去體檢,他又拿著錢去上網,好幾天才回來。我找了看守所的朋友,說我兒子能不能在你那邊待一段時間,遠離網絡,他說不行,這樣犯法。

最后,實在不行了,我就百度“戒網學校哪里好”,跳出來的第一個就是龍悔學校。我看學校簡介挺好的,說是封閉式,采用心理疏導,還配合一點國學教育。這正合我意,我兒子要戒掉網癮,就需要一個與外界隔絕的環(huán)境和心理輔導。

2010年9月份,我就帶著兒子去了。兒子在里面的情況,我沒多過問,就看到他在學校留言板寫了一封信,記錄了他在煩悶室時的所思所想,主要是回顧了他過去的生活,思路很清晰,把幾次上網的經歷都寫出來了,還懺悔。我就覺得,兒子在改變了。

半年后,我如期把他接回來。剛出來的時候還好,但過不了多久,他網癮又復發(fā)了。2012年年初,我又把兒子送進去了。這次兒子在里面待了5個月。出來后,我覺得他的網癮還是沒有好,經常去上網。

出來后,我問兒子,在里面挨打過沒有,他說被打過幾次,原因是跑步跟不上。另外,我也才知道,他在里面還要干苦力。

知道這些后,我感到十分后悔,覺得對不起兒子。其實,我自己心里也明白,我兒子會沉迷網絡,可能跟我與前妻離婚,還有我后來辦工廠沒時間照顧他有關系。

我是2000年跟我前妻離婚的,離婚后我到福州去賣鞋子。那段時間,我兒子居無定所,在很多親戚家都住過。后來兒子跟我說,他感到在親戚家經常會被歧視,比如,其他兄弟姐妹會有額外的食物帶到學校,他沒有。我感覺正是這段居無定所的日子在他的心里留下創(chuàng)傷。

2003年左右,我回來籌辦工廠。兒子一個人在家鄉(xiāng)縣城住,讀高中。正是在那段時間,他才迷戀網絡,被學校退學。

那段時間,我也確實很忙,要籌錢、談合同,忙得不可開交,沒空管兒子,只能給他錢作為彌補?!白鳛楦赣H,我物質責任是盡到了,但是教育責任沒有盡到。如果那時候,我多點時間照顧他,或許他就不會有那么大的網癮了?!?

戒網癮學校的少年。圖片來自網絡

口述者:王剛,個體戶

“如果豫章書院不搞小黑屋、龍鞭,我還想把他送進去”

我是2013年9月份把兒子送進豫章書院的。

不把他送進去不行啊,那段時間他脾氣極其暴躁,生氣起來在家里大喊大叫,亂砸東西,把墻和門都砸壞了,還會打人,拿著椅子就往他姥爺身上扔。他從小是跟姥姥、姥爺長大的,是他最親近的人,他都這樣。

對我和他媽媽,他更是不客氣。他會打我們,甚至拿著刀跟我們對峙。那段時間,我們正常生活都沒有了。每天晚上睡覺,我們都要把房間門窗關緊,特別怕半夜被兒子殺死,這真的不夸張。

實在沒辦法,我們就報警。片警來了,說這是你們家里的事情,他們管不了。像這樣的孩子,也沒有相應的機構可以管,讓我們咋辦?我就在網上搜了一下封閉式學校,找到豫章書院。

送進去之前,我們和他母親也去了幾次學??疾欤吹綄W生在操場上做操,排隊很整齊;有時候看到學生在練書法、彈古箏,至少當時從表面看,我們覺得很滿意。至于后來流傳說,學校打戒尺、打龍鞭,當時我們確實不知道。

我兒子在小學四年級以前還比較好,至少能好好去上課。四年級之后就不行,天天跟老師對著干,去上幾天學回來,就說老師這不行那不行的,自己作業(yè)也不做了,經常也不去上課。

讀高中的時候也是,我們真是沒辦法。不管我們說啥,他都不聽。有時候他也懶得跟我們說,就說一句話:我就是這樣一個人。

2012年,他高考后,分數不高。那段時間,他天天說要復讀,但是書也不讀,讓他打工也不去,就坐在家里。他自己有很多想法,要學烹飪、要學英語、要出國、要復讀,但從來不會真的去做。一本英語單詞背了八年還在背。

把他送進豫章書院后,每次我們去看他,他偷偷給我們塞小紙條,說這里打人、很苦,讓我們接他出去。一開始,我們也不信,沒理他。后來,他自己寫了保證書,說出來要去上學。我們才把他接出來。

出來后,他變得很多疑,老覺得我們要害他,一直對我們懷恨在心。

現在,他雖然不會打人,但是會自殘,經常找各種各樣的理由折磨得我們雞犬不寧。他今年24歲了,這個年紀本該拼事業(yè)、交朋友,他就天天在家跟我們對著干,也不去做事。

說真的,如果豫章書院不出事,不搞小黑屋、打龍鞭、打戒尺,我還想把他送進去。

我兒子老說我從小打他,這點我承認,確實經常打,用皮帶抽,這沒什么好說的。中國人有句老話:棍棒底下出孝子,我小時候也經常被我爸爸打,但是我現在對我父母很好。我女兒跟他是同一個家庭環(huán)境長大,我女兒就很有出息,從美國留學回來,現在在深圳工作。

也有人說過,這種教育方式不對,他的老師也建議我不要有暴力行為,但我也不是隨便打他,比如說他逃學、大吵大鬧我才會打。他小時候跟其他親戚家孩子吵,我也是打他,畢竟他年紀比較大,我肯定會嚴厲一點。但這有什么不對,父母打孩子天經地義。

豫章書院的山長吳軍豹。

口述者:宗春山,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主任

孩子的問題,主要來自父母

像豫章書院這樣的特訓學校在全國很多,原因在于父母把所謂“問題孩子”制造出來后,無力解決,就想找一個“速效救心丸”,把孩子改造回小時候那樣聽話的狀態(tài)。

我做心理咨詢和培訓這么多年,接觸了很多類似的家庭,可以說,孩子出現問題,99%以上是父母所致,但父母不愿意面對,不愿意改變,只希望孩子改變,所以這類特訓學校就應運而生了。

這類機構,從理論上講,在一定程度上會在短期內改變一部分孩子的行為。因為很多“問題孩子”的共同點是,意志力薄弱。比如說網癮青少年,他們自己往往也知道自己沉迷網絡不對,但是克制不住自己,也不知道該怎么改變。這類封閉式的機構強行與外界隔絕,加上一些訓練,是可以有些效果。

但是,這不能說明問題,因為這類機構是靠強制力打壓,而不是真的呼喚孩子內在的力量,往往從學校出來后,又會變回原來的樣子,甚至還會帶來新的內在創(chuàng)傷。

孩子心理和行為習慣的養(yǎng)成,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,但是最基礎的是家庭功能和父母的教養(yǎng)方式。如果家庭健康,孩子再壞也壞不到哪去。

從家庭功能來說,根據我的經驗,寄養(yǎng)家庭是最容易產生問題孩子的。一個孩子如果長期寄養(yǎng),這個家庭的功能基本上就喪失了,來自原生家庭的情感支持、養(yǎng)育功能都沒有了;另一方面,寄養(yǎng)孩子自己也會產生被拋棄感,覺得父母不要自己了,或者父母的工作比自己更重要。

從教養(yǎng)方式來說,有些家庭是物質上對孩子溺愛,但是精神上又絕對打壓和控制,就是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給你,但是你必須按我的來,這也會造成孩子長不大,制造所謂的“巨嬰”。

另一種情況是,采用暴力的教育手段,其實是把問題的解決方式簡單化,孩子從父母那里學到的只有暴力,等到孩子長大了,往往也會變得暴躁、暴力;而且,長期被打,孩子容易產生習得性無助,反正我做什么都是錯的,就什么都不想做了。

孩子在青春期所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,其實往往在他成長的過程中,就已經造成了。只是到了青春期,內分泌旺盛,總會在外在行為上尋找一些更加刺激的做法。父母不要覺得失控、感到恐慌,而是要從積極的一面去看,孩子不按你的意思辦事了,其實是在建構自我,尋求獨立;孩子厭學了,可能有別的原因,或者是有自己的想法。

如果說,父母一感到孩子不聽話了,就著急,并開始打壓,其實這樣的父母自己也沒有長大,他們想通過控制親子聯(lián)結來獲得安全感。這種打壓往往是有反作用的,因為人都有自我保護的意識,你越是控制,孩子就越反抗,用更強大力量去保持自己的獨立,極端的案例就是殺害父母。如果拋開法律和道德的因素,這其實是一種強行“斷奶”。

碰到這樣的情況,父母要反思自己是否存在問題。家庭功能缺失的要調整,教養(yǎng)方式有問題的要敢于跟孩子道歉并改正。

CopyRight?2007-2021 ropkwcs.com All Right Reserved 晉ICP備2023022329號-1

溫馨提示:抵制不良游戲 拒絕盜版游戲 注意自我保護 謹防受騙上當 適度游戲益腦 沉迷游戲傷身 合理安排時間 享受健康生活
游戲作品版權歸原作者享有,如無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您來信告知( 聯(lián)系郵箱:[email protected]),本網站將應您的要求刪除。